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4年第15期
编号:13127435
米非司酮在妇产科领域应用研究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5月25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14年第15期
妇产科米非司酮可干扰子宫内膜发育、抑制排卵、抑制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功能等作用,临床上除了应用于事后紧急避
     【摘要】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, 20世纪80年代由法国Roussel-Uclaf公司最先研制, 临床上主要用于事后紧急避孕, 终止早、中期妊娠等, 近年来研究发现,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甾体类激素拮抗剂, 具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肌瘤、更年期功血、抗肿瘤、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等用途。米非司酮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, 所需浓度低,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米非司酮;妇产科米非司酮可干扰子宫内膜发育、抑制排卵、抑制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功能等作用, 临床上除了应用于事后紧急避孕、终止早期妊娠、中期妊娠、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外, 近年来, 人们还尝试着用于更年期功血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肌瘤、恶性肿瘤等的治疗, 现将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终止早、中期妊娠, 紧急避孕

    米非司酮广泛用于无保护性交及避孕失败后的紧急避孕,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机制是:排卵前用药可抑制卵泡生长发育, 阻止或延迟排卵;排卵后用药可干扰卵子受精, 抑制内膜发育成熟;受精后用药可诱发流产发生[1]。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早期、中期妊娠、紧急避孕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,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, 在体内与孕酮竞争抗体, 引起蜕膜、绒毛变性坏死, 使之与子宫壁分离, 同时, 增加蜕膜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, 促使黄体萎缩, 黄体生成素(LH)下降, 导致蜕膜组织细胞失去孕酮的支持, 致使出血、发育不良、发生流产、甚至死胎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571 字符